<wbr id="fxoix"></wbr>
<wbr id="fxoix"></wbr>
您的位置:首頁 >圖賞 >

市殘聯開展第24次全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 科學愛耳護耳 實現主動健康

醫生為小朋友進行耳、鼻、喉部位的疾病篩查。

醫生現場與群眾交流如何愛耳護耳。


(資料圖片)

耳部健康不容忽視。2023年3月3日是第24次全國愛耳日,主題為:“科學愛耳護耳,實現主動健康”。

為進一步增強全社會殘疾預防意識和預防能力,加強愛耳護耳、防聾治聾宣傳,有效減少和控制殘疾的發生、發展,在全社會形成扶殘助殘良好氛圍,連日來,三亞市殘疾人聯合會(以下簡稱“市殘聯”)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宣傳教育活動。

三亞773名持證聽力障礙殘疾人中,有0-6歲兒童16名

聽力是我們認知世界的重要感官能力,有了它,我們才能享受到美妙的音樂、才能傾心的交談,然而很多人卻受到聽力障礙的嚴重困擾。數據顯示,三亞773名持證聽力障礙殘疾人中,有0-6歲兒童16名。

何為聽力障礙?聽力障礙俗稱耳聾,是指各種原因導致人聽覺困難,聽不到或聽不清環境聲及語言聲。其程度包括以下幾種:

一是輕度,即聽力損失26-40dBHL,對細小的聲音難以分辨,如樹林風吹聲;二是中度,即聽力損失41-60dBHL,對日常語言有聽覺困難,與人交談有困難;三是重度,即聽力損失61-80dBHL,對于較大的談話聲、汽車喇叭聲、鼓聲才有反應;四是極重度,即聽力損失81dBHL,聽到聲音極度困難,聽不到談話聲。

目前,治療重度和極重度感音神經性聾最有效的治療手段就是進行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通過人工耳蝸的電極直接刺激耳蝸的神經,使患者恢復聽覺,再通過言語訓練進而恢復言語功能。如果聽神經長時間得不到聲音信號的刺激,其功能會退化,因此人工耳蝸植入越早越好。

然而,做一個人工耳蝸植入手術需要花費10-30萬元,國產人工耳蝸也需要10萬元左右,這對普通家庭來說還是一個非常大的負擔。三亞市委、市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出臺《三亞市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實施辦法》,實行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工作政府負責制,0-17周歲的視力、聽力、言語、肢體、智力等殘疾兒童和孤獨癥兒童均納入補助對象。

“按照發現一例救助一例的原則,凡到市殘聯申請的聽障兒童均得到了救助?!笔袣埪撚嘘P負責人告訴記者,2020年以來,三亞共對聽障兒童實施手術和康復救助48人次,其中有4名聽障兒童進行了人工耳蝸手術、10人進行了助聽器適配。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避免因聾致啞

導致兒童聽力障礙的主要原因包括先天和后天兩種。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三亞市婦女兒童醫院耳鼻喉科醫生史雅楠介紹,先天性的情況一方面與遺傳有關,如果父母或家族有聽力損失病史,其后代出現耳聾的風險會增加。此外,孕婦若感染風疹病毒、梅毒也可能會造成孩子耳聾。一些后天的原因則包括早產、新生兒窒息缺氧和核黃疸等情況。

先天性耳聾所導致的后果不僅僅是聾,還在于啞。因聾致啞,往往會進一步導致聽障患者在社交、智力以及心理情感等方面的障礙,對個人和社會的發展都會帶來眾多不利影響。值得引起重視的是,耳聾目前不可根治,但可防可控。對于出生即存在聽力障礙的新生兒,可以通過聽力篩查來發現,如果能盡早發現并得到干預,就能避免語言發育受到影響。

史雅楠介紹,一般新生兒出生48-72小時進行初次聽力篩查,如果初次篩查未通過,則需在出生28-42天進行復篩,如果復篩仍未通過,則需在寶寶3月齡之前進行聽力診斷檢查,被診斷為具有聽力損失的兒童,建議盡快接受醫學干預(包括助聽器驗配以及人工耳蝸等人工聽覺植入技術)和康復訓練。

2022年,三亞市委、市政府將“加大出生缺陷和地中海貧血綜合防治”納入為民辦實事事項,擴大新生兒遺傳性疾病篩查范圍、新增耳聾基因和串聯質譜檢測,全部覆蓋三亞助產機構出生的新生兒。其中,耳聾基因是對新生兒聽力篩查的補充,尤其對遲發性耳聾及藥物性耳聾敏感個體意義重大。

“這項檢查首先可以明確耳聾患者的分子病因和疾病預后,指導遺傳性耳聾的治療及預防;其次是明確遺傳性耳聾高風險個體,例如藥物性耳聾敏感個體、遲發性耳聾等,通過用藥指導及專業指導,預防耳聾發生或延緩疾病進程;第三點是確定遺傳性耳聾基因致病性變異攜帶者,預警下一代遺傳性耳聾的風險,為進一步遺傳阻斷及未來可能的基因治療提供證據?!笔费砰f。

她還給記者提供這樣一組數據:根據今年發表的“中國耳聾基因診斷與遺傳咨詢臨床實踐指南”,世界范圍內新生兒耳聾發病率為2%~3%,先天性耳聾中遺傳因素致聾占比50%以上。我國新生兒耳聾發病率為1%~3.47%,遺傳因素致聾占比達50%~60%。

“我國自然人群中,常染色體隱性遺傳耳聾基因致病變異攜帶率超過15%,另外還有2.3%的藥物性耳聾線粒體DNA易感變異攜帶者?!笔费砰嵝?,多數聽障新生兒出生于聽力正常家庭,因此,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避免因聾致啞的重要保證。

科學愛耳護耳,宣傳氛圍濃厚

“老人家,你耳朵聽不清多長時間了?”“小孩耳朵怎么啦?”……3月2日上午,在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三亞市婦女兒童醫院一樓大堂,史雅楠正在為群眾進行耳、鼻、喉部位的疾病篩查,一旁還有志愿者在發放宣傳冊,現場氛圍濃厚。

“醫生,小孩的耳朵應該怎么清理?”“經常用棉簽掏耳朵對聽力有影響嗎?”……市民反映耳朵嗡嗡響、寶寶總是“抓耳撓腮”等癥狀,史雅楠耐心解答問題、講解病因及預防措施,囑咐他們定期到醫院檢查耳朵。同時還對日常生活中錯誤的用耳習慣進行糾正,傳遞正確的愛耳護耳知識。

“通過這次活動可以看出,隨著新生兒聽力篩查的普及和家庭的重視,耳和聽力保健受到更多人的關注,越來越多的患兒家長在發現孩子聽力損失早期即選擇來醫院診治?!笔费砰瑫r呼吁,科學保護耳朵,關注聽力變化,減少聽力損失,人人享有耳和聽力保健,努力成為聽力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這是市殘聯開展第24次全國愛耳日宣傳教育活動的內容之一。3月2日至3日,市殘聯聯合上海兒童醫學中心三亞市婦女兒童醫院、三亞中心醫院、三亞聲藍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湖南健耳聽力助聽器有限公司等單位,組織開展了為期兩天的宣傳教育活動,深入三亞灣黨群服務中心、大東海1號港灣城等地,為廣大市民游客提供免費聽力檢測、外耳道檢查,科普聽力保健知識,提供助聽器及人工耳蝸驗配咨詢?,F場不斷有市民游客前來免費檢查,并與醫護人員交流有關聽力保健知識。

聽力與語言是人類相互交流和認識世界的重要手段,然而,耳病和聽力障礙的陰霾卻襲擾著人類。通過開展本次“科學愛耳護耳,實現主動健康”愛耳日主題活動,將進一步喚起社會大眾對聽障殘疾人的關注,營造濃厚的扶殘助殘氛圍,讓殘疾人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亞新聞網3月4日消息(三亞傳媒融媒體記者劉少珠)

標簽: 聽力損失 聽力障礙 人工耳蝸

圖片新聞

精彩新聞

做家务的男人第二季在线观看
<wbr id="fxoix"></wbr>
<wbr id="fxoix"></w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