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塑料“白色污染”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環境問題,給全球可持續發展帶來極大挑戰。塑料污染治理既關系到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又關乎生態文明建設,已成為社會共識。2023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全國人大代表、聯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月明在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生物可降解塑料能夠在特定環境下完全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兼顧環保性和使用需求,是治理塑料污染的理想替代產品。但是,在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行業共性的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聯泓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月明)
“應用推廣方面,目前生物可降解塑料生產成本相對較高,部分性能有待提升,在政策推動力不足的情況下,消費者使用積極性不高,市場推廣受限。終端回收處理方面,現行的垃圾分類政策中沒有設置生物可降解塑料分類,缺少規?;到猸h境和資源化處理條件,生物可降解塑料物理及化學循環利用的相關研究還不深入。市場方面,‘偽降解’產品充斥,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影響了行業的健康發展?!编嵲旅髡f。
據央廣網記者了解,在2019年和2020年的全國兩會上,鄭月明曾連續提出了關于“推廣使用生物可降解塑料”的相關建議。2020年至今,國家相繼出臺了支持可降解塑料行業發展的相關政策,推動可降解材料產業的進步?!敖衲陜蓵矣痔岢隽恕P于推動生物可降解塑料產業健康發展的建議’,希望能針對性地解決上述問題?!编嵲旅鞲嬖V央廣網記者。
鄭月明建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廣生物可降解塑料應用。結合垃圾分類加強科普宣傳,強化“限塑令”政策實施和監管力度,引導居民更多使用生物可降解塑料制品?!搬槍Σ煌瑧脠鼍?,可以細化分類、科學推廣生物可降解塑料?!编嵲旅鞣治?,比如,在農業生產領域,通過專項補貼等方式推廣使用可在土壤環境中全生物降解的農用地膜,避免回收難題。在餐飲外賣、廚余垃圾收集等領域,推廣使用可與廚余垃圾共混堆肥的一次性餐具、垃圾袋等,降低分揀成本。
終端回收處理體系的不完善也會限制產業健康長遠發展。鄭月明建議,在垃圾分類中增設生物可降解塑料類別,先把可降解制品分揀收集起來,盡可能實現資源化循環利用,無法循環利用的做堆肥處理,應當合理設置工業堆肥廠,為可降解塑料制品提供降解環境,可以優先考慮將廢棄的垃圾填埋場改造成工業堆肥廠?!啊畟谓到狻a品不但會給環境帶來傷害,也會干擾真正的可降解制品的回收處理過程,影響行業健康發展,建議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和可降解標識管理,加大對‘偽降解’產品的懲治力度?!编嵲旅髡f。